诗词来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环境规划的意思
环境规划

基本解释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解释



   简介

  环境规划(environmental planning)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在环境管理中,环境预测、决策和规划这三个概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环境预测是环境决策的依据;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的具体安排,它产生于环境决策之后;预测是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使规划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前提。可见环境规划是环境预测与环境决策的产物,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

  发展过程

  把环境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开始的。传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问题的。从产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漫长的时期内,为了缓和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也有过环境规划,采取过治理措施,但是只限于对污染的治理,很少采取预防措施。同时,把污染也只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很少从相互联系和整体上加以考虑。从60年代末开始,人们逐步认识到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首先应该从一个地区的全局上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污染的治理措施应摆在第二位。环境规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在传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引进环境规划主要是考虑:第一,扩大发展的范围。在经济指标之外,增加了环境质量指标,就是既要求经济效益,又要求环境效益。发展不仅要创造丰盛的物质财富,而且要维护和创造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第二,健全发展的基础。就是要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统筹兼顾。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人类活动方面包括环境保护活动的目标、指标、项目、措施、资金需求及其筹集渠道的规定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规模、速度、结构、布局、科学技术的反馈要求;环境方面包括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规定。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为:发现(规划前和规划期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初步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方案评价及优选,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综合分析和最终确定目标与方案6个步骤。

  环境规划的原则

  制定环境规划的基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因此,制定环境规划,应遵循下述5条基本原则:

  ①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的原则。

  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原则。

  ④环境目标的可行性原则。

  ⑤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环境规划的类型

  总述

  环境规划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规划两大类,前者还可细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噪声及物理污染防治规划,后者还可细分为森林、草原、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规划;按规划地域可分为国家、省域、城市、流域、区域、乡镇乃至企业环境规划;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规划(大于20年)、中期规划(15年)和短期规划(5年);按照环境规划的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环境规划和单要素的环境规划;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自然保护规划。 以下为按照性质进行划分的环境规划的不同类型:

  生态规划

  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当地的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不致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这种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这种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根据范围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自然保护规划

  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范围很广,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地貌景观等。

  此外,在环境规划中,还应包括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3方面环境规划所需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研究等。

  形式和内容

  污染控制规划

  这种规划是针对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编制的。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工业发达国家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多是这种规划。这种规划的内容包括:

  ① 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工业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据美国1968年统计:87%的二氧化硫、56%的颗粒物质、45%的氮氧化物、15%的碳氢化合物、11%的一氧化碳和大部分废水是工业生产部门排放的。因此,控制环境污染首先要控制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布局规划:按照组织生产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且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革规划: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规定某些环境指标(如日本推行的废水循环利用率),淘汰有害环境的产品(如禁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含汞农药)。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不同工业、不同地区,分别规定当前要达到的标准、三至五年要达到的标准,以至规定十年要达到的标准。制定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目标的基本措施,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控制城市污染是控制整个环境污染的中心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布局规划: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能源规划:包括推行无污染、少污染燃料,集中供热,实现煤气化,电气化等计划。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规定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如划定水源保护区);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垃圾处理规划:规定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指标,垃圾的处理方式。对于垃圾的处理,一般由堆积、填埋、焚烧的消极处理,走向积极地综合利用。绿化规划:确定绿化指标,划定绿地,建立苗圃等。

  ③ 水域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措施是控制污染源。通常的做法有:禁止或限制某些污染物的排入 如日本琵琶湖周围,禁止设立对湖水有影响的工厂,甚至限制居民使用洗涤剂;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并根据这种标准制定工业、交通、城市污水的排放标准,如泰晤士河、莱茵河等流域污染的改善,主要是实行这种标准的结果;大力推行废水净化处理措施,比如排入水域的废水一般要经过二级处理等等。

  ④ 农业污染控制规划。主要内容是: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如禁止或者严格限制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发展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推行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农业病虫害等等。

  国民经济整体规划

  这种规划就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相应的安排环境规划。这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计划体系。这种环境规划是遵照有计划、按比例的原则,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随着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主要做法是:国家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提出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要求,下达资源利用指标和污染物控制指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把这种要求和指标随着生产和建设计划贯彻到所有执行单位。中国目前实行的主要是这种规划。东欧一些国家也多采用这类规划。

  国土规划

  人类社会发展证明,要保持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维护一个适宜于人类的环境,不能只靠消极的“治理”,而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国土规划被认为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有效方式。国土规划,就是使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符合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规划确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布局,确定生产力配置和人口配置的原则,为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提供依据。国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 区域规划。区域是按照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划定的。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扩大范围的一种规划。这种规划可以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关系,做到合理布局。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区域内各种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评价,确定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方针;确定工业发展规模和布点结构布局;确定农业生产布局,促使农、林、牧、副、渔业合理发展;确定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重点是城市和集镇的布局,使人口合理分布;规划动力、交通、水利等公用基础设施;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重点和措施。

  ② 流域规划。这是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主体的规划。主要内容是: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通盘规划流域内工业、农业、渔业、城市和交通运输用水;控制工业、交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流域的污染等等。

  ③ 专题规划。如沙漠治理规划,植树造林规划,珍贵稀有生物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等。

  在国际上虽然对国土规划评价很高,但真正全面实行的并不多。中国已开始进行这种规划。如京津唐地区规划,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和化工基地的经济区规划。

  环境规划制定的步骤 ①环境调查:进行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状况、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全面调查,掌握丰富、确切的资料。②环境评价: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对环境状况作出正确评价。③环境预测: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以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依据。

  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及其编制程序

  总述

  由于环境规划种类较多,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环境规划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其基本内容有许多相近之处,主要为: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和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等。下面以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为主线对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予以介绍。

  一般来说,编制环境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和保护该区域内的环境质量。无论哪一类环境规划,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划编制程序进行的。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

  由环境规划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开展规划工作之前,提出规划编写提纲,并对整个规划工作规划组织和安排,编制各项工作计划。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这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基础,通过对区域的环境状况、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破坏的调研,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便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1. 环境调查

  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的调查、环保治理措施效果的调查以及环境管理现状的调查等。

  (l)环境特征调查: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调查(如地质地貌,气象条件和水文资料,土壤类型、特征及土地利用情况,生物资源种类形状特征、生态习性,环境背景值等)、社会环境特征调查(如人口数量、密度分布,产业结构和布局,产品种类和产量,经济密度,建筑密度,交通公共设施,产值,农田面积,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灌溉设施,渔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查(如规划区内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人口发展规划,居民住宅建设规划,工农业产品产量,原材料品种及使用量,能源结构,水资源利用等)。

  (2)生态调查:主要有环境自净能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气象条件、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建设密度、能耗密度等。

  (3)污染源调查: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源等。

  (4)环境质量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监测资料。

  (5)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调查:主要是对工程措施的削污量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6)环境管理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实施情况、环境监督的实施情况等。

  2.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即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的描述,以便查明规划区环境质量的历史和现状,确定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掌握规划区环境质量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规划区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1)污染源评价: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研究,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方式、途径、特点、排放规律和治理措施等。

  (2)环境污染现状评价:根据污染源结果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

  (3)环境自净能力的确定。

  (4)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

  (5)费用效益分析:调查因污染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带来的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分析治理污染的费用和所得经济效益的关系。

  环境预测分析

  环境预测是根据预测前后所掌握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料推断未来,预估环境质量变化和发展趋势。它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科学的环境预测就不会有科学的环境决策,当然也就不会有科学的环境规划。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有:

  1.污染源预测

  污染源预测包括大气污染源预测、废水排放总量及各种污染物总量预测、污染源废渣产生量预测、噪声预测、农业污染源预测等。

  2.环境污染预测

  在预测主要污染物增长的基础上,分别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质量时、空变化。

  3.生态环境预测

  生态环境预测包括城市生态环境预测、农业生态环境预测、森林环境预测、草原和沙漠生态环境预测、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古迹和风景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预测。

  4.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确定恰当的环境目标,即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所达到的程度,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关键。目标太高,环境保护投资多,超过经济负担能力,则环境目标无法实现;目标太低,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制定环境规划时,确定恰当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的状况或标准。环境目标一般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3个层次。总目标是指区域环境质量所要达到的要求或状况;单项目标是依据规划区环境要素和环境特征以及不同环境功能所确定的环境目标;环境指标是体现环境目标的指标体系。

  确定环境目标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选择目标要考虑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

  ②选择目标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③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政策。

  ⑤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⑤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要同步协调。

  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环境规划设计是根据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和规定、环境问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物削减量、投资能力和效益等,提出环境区划和功能分区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拟定环境规划草案

  根据环境目标及环境预测结果的分析,结合区域或部门的财力、物力和管理能力的实际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拟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可以从各种角度出发拟定若干种满足环境规划目标的规划草案,以备择优。

  2.优选环境规划草案

  环境规划工作人员,在对各种草案进行系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环境规划草案。环境规划方案的选择是对各种方案权衡利弊,选择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高的方案。

  3.形成环境规划方案

  根据实现环境规划目标和完成规划任务的要求,对选出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修正、补充和调整,形成最后的环境规划方案。

  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

  环境规划的申报与审批,是整个环境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规划方案变成实施方案的基本途径,也是环境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制度。环境规划方案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上报各级决策机关,等待审核批准。

  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环境规划的实施要比编制环境规划复杂、重要和困难得多。环境规划按照法定程序审批下达后,在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各级政策和有关部门,应根据规划中对本单位提出的任务要求,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促使规划付诸实施。

  实施环境规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要把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②落实环境保护的资金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③编制环境保护年度计划。以环境规划为依据,把规划中所确定的环境保护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使之成为可实施的年度计划。

  ④实行环境保护的目标管理,即把环境规划目标与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的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⑤环境规划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1]

  环境规划的作用

  环境规划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逐步形成一门科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长期性、政策性等特点。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和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②是体现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的最重要的、最高层次的手段;

  ③是各国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④为各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流域)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

  我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上、战略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历史并不长,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协调人类环境和发展的环境规划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先后在环境规划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环境规划委员会,指定并实施全国的、州的、城市的和工业区的环境规划。

  我国也于70年代末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并开始进行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经过众多环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初具规划的环境规划体系。然而,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目前环境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我国的环境规划应该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

  规划体系用以概括规划工作内部各技术层次的递进关系。我国当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规划法规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和环境规划技术体系。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研究渐渐跟不上步伐,当前的环境规划体系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暴露出种种弊端,比如法制不够健全、政府职能不够完善、心态未能摆正、环境规划质量不高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脱节等等。因此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必然是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环境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和环境规划运作体系,其中环境规划运作体系包括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环境规划管理体系、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和环境规划教育体系。新的环境规划技术体系应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战略性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规划实施方案。对于省级以上的环境规划要以总体规划为主,只作战略性的指导,给地方环境规划留以足够的灵活性;而对于区县级以下的环境规划,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详细地编制,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要加强大区(如经济区)、流域、乡镇、小区(控制单元)及企业的环境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

  环境规划理论研究比较枯燥,因此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在我国更是如此。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编制模式基本上都是延用以前的模式,对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考虑不够,例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中所用的方法也都比较落后,对规划中所包含的大量不确定因素未能进行系统分析,而许多较先进的规划方法却未能得以推广。总之,我国的环境规划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规划的实践,是目前环境规划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

  3、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加强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二是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结合。

  3.1、加强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担负着从战略上、整体上和统筹规划上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但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依靠环境规划管理,依靠环境规划的具体实施。实施规划,让规划在社会生活中变成现实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尤其是规划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从理论方法、原则、工作程序及支撑手段等方面建立一套动态的环境规划管理体系,以适应环境规划不断更新调整修订的要求。

  3.2、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结合环境规划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要先弄清规划与规划工作的区别。规划是预测和决策的产物,而规划工作则包括准备工作、审批工作、执行和检查以及规划的评价调整等,它是预测、决策、管理、控制的综合体,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环境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环境规划工作中应追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有效结合,而ISO14000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和资源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环境规划工作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尤其是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结合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环境规划工作的需要,相信这将为我国今后的环境规划管理工作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4、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

  国家法律及各项相关法规、制度、条例、标准等是制定实施环境规划的依据。但我国在环境规划的法制化方面做的还很不够,具体的《环境规划法》尚未出台,国家一级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刚成雏形,地方性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也还未全面开展,因此在环境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依据和约束。未来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一切都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应将环境规划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使其运作规范化、程序化。环境规划的法制建设不仅要对环境规划从编制的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管理部门及相关行政机构的职权内容和范围进行设定,还要制定各个环节中所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定。为此,我们应尽快出台《环境规划法》,同时制定各种地方性法规条例,把规划申请、授权许可、公众参与、规划上诉等各个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形成全面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编制、依法行政。

  5、加强环境规划

  教育环境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实现目标,因此目前有些领导把环境规划看的一文不值,认为是搞形式主义。也有一部分领导过分看重环境规划,希望把它编成具体操作手册,对其横加干预。环境规划毕竟是一种不确定性很强的宏观规划,追求的是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和长远性,不可能编的过分详细。因此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可取的。此外,目前我国部分规划人员也存在“思想错位”,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规划的编制技术,而对规划的实施考虑不够,从而使得本应是政府行为的环境规划变成了编制人员技术行为,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为使政府部门及规划人员对环境规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为了促进环境规划理论方法的研究,我们应加强环境规划教育。对于一个完善的环境规划体系,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和环境规划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系统的、完善的环境规划教育体系将有助于环境规划学科的健康发展。未来的环境规划教育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普及教育、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规划职业准入制度和规划师职业联盟组织,如学会、协会等。在环境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重视规划人才的培养。

  结论

  环境规划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是起指导作用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环境规划体系建设,建立一个科学的、健全的环境规划体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环境规划体系应包括环境规划法规体系、环境规划行政体系、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环境规划管理体系、环境规划理论体系和环境规划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将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体系,能使环境规划真正起到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环境规划专业的著名研究机构

  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